
水务现场寻真知,组织行为启新思——移动课堂走进淮北水务集团的实践探索
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,为切实保障“十四五”时期淮北人民“喝上引调水、基本不喝地下水”,淮北市高位推动实施“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”工程。2025年6月14日下午,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24C08班移动课堂走进淮北水务集团,深入工程项目现场,在实践中找寻组织行为智慧,切身感受这场关乎淮北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的供水变革。

全体同学在《组织行为学》夏淑梅老师、班主任吴宏伟老师的带领下,首先来到了项目的储水工程——华家湖水库治理项目,总投资约11.18亿元,设计库容1650万立方米的华家湖水库,从引江济淮输水通道王引河侯王闸下取水,最高蓄水位34.2米,以满足市地表水厂需求并向三区供水。在集团党总支副书记、总经理杨碧的带领下,师生们来到了华家湖西南角泉山的隧道盾构工作井现场,全长约10.9千米,输水隧洞992米的输水隧道正在渐渐穿山而过。跟随输水走向,大家又来到了改造中的烈山水厂,深度处理系统、预臭氧接触池、工业水清水池、化验中心及调度中心、一体化污水泵站等正在紧张忙碌、热火朝天的建设,改造后将实现近期生活用水每天25万方,工业用水每天7.5万方,远期生活供水每天32.5万方。为全市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坚强保障。
参观结束后,在集团会议室,师生们就组织行为学的实践真谛展开研讨。组织行为学的精髓,往往在书本之外,在鲜活的实践课堂里才能深刻领悟。夏老师指出,人是组织的灵魂与引擎。无论是水库治理中的跨部门协调、盾构隧道内专注的技术工人,还是水厂中技术设备的操作员,他们的知识、技能、动机、态度及彼此间的互动是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。组织行为学对个体与群体行为的深刻洞察,是优化管理实践的基石。吴老师认为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“最佳”管理模式。水务集团在不同项目和不同层级中展现出灵活的管理策略,充分体现了权变理论的精髓——管理方式需匹配任务特性、技术环境与人员构成。
此次淮北水务之行,是一次震撼的理论落地之旅。书本上抽象的“组织结构”、“团队动力”、“领导行为”、“变革管理”等概念,在清澈的华家湖畔、在轰鸣的盾构机旁、在运转的烈山水厂中,变得无比具体而深刻。它让同学们真切领悟到:卓越的组织效能绝非偶然,而是对“人”的行为规律进行科学认知、精心设计、持续培育的结果。此次活动不仅将课堂从传统教室延伸至企业实践的真实场景,还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,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,更重要的是,让同学们认识到了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应用价值。
24CG811顾海龙